希望的田野 和美的画卷!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气象实践_案例分析_华体汇体育官网首页登录app_华体汇官网入口app
华体汇体育app入口

希望的田野 和美的画卷!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气象实践

  近日,习先后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来宾等地,深入对外开放项目、社区、农村、企业等考察。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第三次踏上八桂大地。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到“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从“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到“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殷殷嘱托,重如千钧。

  在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广西气象干部职员以初心本色与实干担当,回应习“时时放心不下”的深情牵挂。

  习考察广西的第一站,是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做活广西高水平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习勉励广西,要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的各领域合作,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主动作为、加快发展。

  中国与东盟陆海相连,共同面临相近的气象灾害以及气候变化挑战。自2016年起,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并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填补了中国与东盟国家气象区域合作机制空白。

  7年来,3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7届中国气象装备与服务展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国家气象合作南宁倡议》从共识变成共为,以“南宁渠道”为支点,中国与东盟在建立合作机制、气象观测、灾害联防、业务交流、气候服务、航空气象、仪器标定、气象培训等多个气象领域开启合作新篇章,形成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推进高水平开放,既要有数字信息的互联互通,也要有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其中,气象工作始终在线——

  中国气象局与自治区政府强化部区合作,共建面向东盟的气象大数据应用与服务中心;广西气象大数据中心项目纳入中国—东盟信息港重点储备项目持续建设,11个核心业务系统95个核心算法融入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数字化近地面气温高级平台”和“广西森林害虫灾害发生气象条件监测预警预报技术”纳入第二批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示范项目,积极实施。

  自治区气象局与南宁市政府、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建面向东盟国家(地区)的天目系列掩星星座服务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建好用好北部湾国家气候观象台,打造中国—东盟海陆气综合观测站和脆弱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启动北部湾大气水分循环综合观测试验;全方位保障平陆运河工程建设,提供分标段、分时段、分强度的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覆盖项目15标段建设单位。

  气象服务向海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在加快:建立海陆一体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和海洋灾害性天气预警业务;建设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和处置决策支持平台,开展海洋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和风险预估业务;共享海洋风能资源观测数据,提供趋利避害示范应用服务……主动融入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气象实践,正在为广西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冬日的八桂大地,蔗林如海。来回穿梭的甘蔗收割机在田间忙碌,满载甘蔗的货车在糖厂前排成长龙。

  习在来宾市考察时指出,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

  甘蔗喜高温、高湿,对干旱、低温等气象灾害相当敏感。2015年,我国将蔗糖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正是在2014年底,一项有关蔗糖业发展的气象工作也在酝酿和探索:自治区党委、政府希望气象部门开展面向蔗糖主产国的产量遥感监测和预测服务。

  紧接着,围绕甘蔗全产业链的气象服务迎来转型升级。近年来,广西气象部门始终致力于“甜蜜事业”精耕细作,创新开展全球主产国蔗糖产量预报和甘蔗智慧精准气象服务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创建“公益+市场”双轨甘蔗气象服务新模式,积极助力推进广西糖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维护国家食糖安全的主阵地,守好全国人民的“糖罐子”。

  实践证明:从2014年榨季至今,气象部门全球蔗糖产量预报平均预报准确率比美国农业部同类同时段提高2.6%,累计发布的18期预报材料,准确率保持在96%至99%;甘蔗气象服务新技术新模式为产业节本增效5%至20%,2021年广西大部分糖厂采纳气象部门关于甘蔗推迟半个月集中砍收入榨的建议,使甘蔗糖分含量提高1%。

  广西气象专家到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开展农情调查 图/刘英轶

  如今,甘蔗气象服务覆盖90%以上甘蔗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糖厂、涉糖产业和人员,甘蔗生长全过程气象监测和服务信息融入广西糖业大数据云平台。地方政府通过高效利用气象数据和服务信息,及时制定和调整甘蔗“双高”生产计划,广西近年来甘蔗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出产蔗糖600万吨以上。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加强民族团结,是习每到广西必谈的重要问题。

  习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广西气象部门锚定科学技术创新,不断快速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奋力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中书写气象答卷。

  强化顶层设计,着力谋划培育广西科学技术创新“三大支点”,分别以北部湾国家气候观象台作为天气气候研究支点,以建设桂北岩溶生态气象野外科学试验等基地作为气象服务支点,以面向东盟的气象大数据应用与服务中心作为区域防灾减灾保障支点,初步构建设计集中、资源集约、人才集聚的发展格局。

  以科技创新提升发展实力,广西气象部门2023年获评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项,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7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4项。2023年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超90%,创近五年新高;今年汛期降水预测评分87.5,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平均误差为61.8公里,为2015年以来的最小值,气象防灾减灾效益不断凸显。

  2023年全国气象行业(气象服务)职业技能竞赛,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荣获团队全国第三名 图片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以科技创新引领业务发展,重点支持少数民族自治县气象现代化建设,在县庆等重要节点以资金和项目等方式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开展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产业帮扶,指导恭城瑶族自治县获评全国首个气候宜居县;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建立桑蚕养殖精准气象服务模式,产茧量显著提升,增收达20%以上;金秀瑶族自治县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百色市芒果获评“气候好产品”,销售价格每公斤提高约1元。

  以科学技术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加强新时代广西气象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广西气象“展翅翱翔”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和人才强基计划,立足少数民族干部职员人数占近三分之一的真实的情况,将少数民族干部和科学技术人才列入中长期人才规划,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少数民族干部,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在科学技术创新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

  “一到广西,就想起山歌了。”习在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考察时亲切地说。

  广西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民族和红色资源。近年来,广西气象部门深入挖掘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气象文化资源,持续打造气象山歌、气象谚语等一批特色科普品牌,不断满足壮乡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气象信息服务需求。

  “壮家生来爱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声声伴酒喝,春夏秋冬都快乐……”悠扬的歌声唱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幸福生活,也唱响了八桂大地牢记习嘱托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奋进之歌。

  “壮家生来爱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声声伴酒喝,春夏秋冬都快乐……”悠扬的歌声唱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幸福生活,也唱响了八桂大地牢记习嘱托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奋进之歌。

  广告合作、宣传片、专题片、教学片、科普动漫片制作及会议庆典活动制作拍摄,欢迎垂询,联系电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