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机器人来啦 主打一个又快又好_常见问题_华体汇体育官网首页登录app_华体汇官网入口app
华体汇体育app入口

建造机器人来啦 主打一个又快又好

  拥有四个轮子的1号机器人“大平”(四轮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在刚刚浇筑了混凝土的地面上,用类似摊葱油煎饼时使用的“推子”,把地面推平;2号机器人“小平”(履带抹平机器人),则在已经初凝后的混凝土地面上,进一步进行平整作业……这就是记者在成都市白鹭湾数字新经济科创园(工业用房及配套)施工现场看到的。

  走进位于锦江区的白鹭湾数字新经济科创园(工业用房及配套)项目,只见施工现场一片忙碌。

  在1号楼C楼,两个机器人——“大平”“小平”正铆足劲地作业。“两款机器人的基本功能都是对地面进行高精度找平施工。从工序顺序上来看,一款应用在混凝土浇筑后,一款是在混凝土初凝后使用。”五冶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波向记者介绍。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款机器人看上去像加大版的遥控汽车,在技术人员的遥控下,“乖乖地”进行着作业。不远处的激光测量仪器通过红外线发射器,将施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两款机器人都使用电池驱动作为能源,节能环保,简单易操作,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施工后地面的平整度,减少人工施工的误差,同时让地面密实均匀,还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冯波表示。

  “建造机器人只是项目智能建造应用的一部分。”中国五冶集团项目现场负责人李代建表示,作为全市12个智能建造示范项目之一,该项目以数字设计、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建造、智慧维运四大板块,构成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应用。

  在项目的数字指挥中心,李代建介绍了整个项目的智能化应用——在设计上,BIM(建筑信息模型)协同实现“一模到底”理念,奠定建造全过程数字化应用基础;智能化生产部品部件,协同发展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化;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通过深度应用智慧管理平台,促进施工管理精准高效;在运维阶段,则通过应用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高效管理。

  对于推进智能建造的发展,成都市在顶层设计方面,一直在不断出台有关政策和举措——

  《成都市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成都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要明显提高,建筑产业网络站点平台初步建立,产业基础、技术装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突破一批智能建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智能建造关键技术装备,建成一批智能建造示范工程。

  今年4月,《成都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方案》提出以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创新驱动、融合发展,试点先行、分步推进”为原则,推动技术研发,培育产业发展,加大集成应用,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建筑产业链闭环体系,逐步实现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方案》提出,结合我市产业建圈强链、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智慧蓉城建设等相关工作,在土地、规划、财政、科技等方面,逐步完善与智能建造相关的政策措施,或进一步加大现有政策对智能建造发展的支持力度。

  5月6日,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出台《推动成都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高标准开展智能建造试点,推动建筑业与工业、IT行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推广应用智能建造、装配式新技术、新工艺。培育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骨干企业,带动智能建造新产业的发展。

  2023年,明确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任务,启动试点工作。完善智能建造产业和市场发展推进政策,完成成都市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管理平台基本功能建设,探索与智能建造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培育具有智能建造相关能力的企业,启动一批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建设,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形成良好开局。

  2024年,进一步扩大智能建造试点范围,初步构建智能建造产业链。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探索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施工等全流程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管理模式;智能建造骨干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2025年,进一步推广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构建智能建造技术标准、人才队伍和产业体系。智能建造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智能建造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相对完善,建筑领域科技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基于智能建造的工程管理机制和质量监管模式基本形成,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案例,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任务圆满完成。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袁弘 摄影 袁弘 视频 袁弘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王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