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体育app入口

临汾老气象人讲述曾经的故事

时间: 2024-01-15 05:24:42 |   作者: 华体汇体育app入口

详细介绍

  气象预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及时、精准的气象服务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气象服务正以多样化的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市的气象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近日,市气象局退休老干部刘川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向记者讲述了我市气象人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刘川生今年63岁,退休前曾任临汾市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分管业务多年。“我是1979年参加工作的,算起来,我为气象事业奋斗了近四十年。我亲眼目睹了临汾气象事业的发展,也见证了气象人为了气象事业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刘川生刚参加工作时,是气象局的一名普通机务员。“我们每天都要把全地区各个气象台站的观测要素搜集起来,然后到邮电局发电报。发电报也需要固定的格式,发到省气象局后,再等省气象局把全省的天气报文发到国家气象局,最后由专家‘问诊’后,才会把各地的天气要素再发回来。”刘川生说,在当时,想要调取另外的地方的适时天气信息是十分艰难的;而现在,全国各地的天气信息,每分钟就会更新一次,想要啥地方的都能查询到。

  我市气象事业起步之初,天气观测和预报是气象部门的两项最主要的工作。在刘川生刚参加工作的年代,我国还没有自主研发的气象卫星,只可以通过日本或欧洲的气象卫星进行天气预报。

  “当时,我们没气象卫星,雷达也不先进,只能根据每天手工绘制的天气图,结合当地的农时节气和民间谚语,做比较短期的预报预测。”刘川生说,当时,因技术落后,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只能达到40%;现在好多了,随着各种高科技的运用,24小时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经能达到90%以上。必须得说,这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最好见证。如今的气象工作,依托各类先进的设备和成熟的数字预报模式,气象预报的精准性与及时性大幅度的提升,对工农业生产、百姓生活提供的气象服务越来越全面。

  “为了我市的气象事业发展,我目睹了一代又一代的气象人付出的艰辛和执著。”刘川生说,在他从事气象事业的近四十年里,有一件事让他至今难以释怀。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两眼泛起了泪花。这件事还要从2003年的一次意外说起。

  2003年,蒲县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任海山,发现气象观测场的风向杆出现了故障。为了不让观测数据缺测,他第一时间爬上十多米高的风向测试杆进行维修。

  就在修好设备准备爬下来时,突然发生意外,风向杆“啪”地折断,任海山整个人也随着风向杆掉了下来,重重地摔在了围在观测场四周的围栏上,三根矛状的钢筋深深地了他的小腿、大腿和。“当时那个场景,我这一辈子也忘不了。因为铁栏杆深深扎进肉里,人根本没办法动弹,但也不敢拔出来,怕伤了大动脉,所以只能保持不动。蒲县气象局的干部职员用四个凳子将任海山托住,然后给他盖上一条毯子,并向市局汇报,请求支援。”刘川生说,当时,他是负责业务的副局长,在得知这一条消息后,与当时临汾市气象局局长宋宽同志一起带上医疗专家,赶赴蒲县救援。

  “那一路,可把我们吓坏了,当时任海山还没有结婚,我心里想了很多,害怕他残疾了,更害怕救治不过来。”刘川生说,等到了蒲县之后,县局同志已在医生的指导下,实施救治。万幸,三处贯穿伤没有伤着动脉和神经。

  那一次意外,好在没有造成非常大的损伤,经过及时治疗,任海山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如今,他已成为蒲县气象局的副局长,继续奋斗在气象工作的一线。“都是我们的好同志,都是为了气象事业甘愿流血流汗的好男儿!”说到这里,刘川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的气象事业赶上了好时代。国家强大了,科技进步了,我们的气象事业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干了一辈子气象事业,我深知事业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更离不开气象人甘于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刘川生是这样表达我市气象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