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体育app入口

新闻调查]追问核电安全(20110326)

时间: 2023-12-21 07:22:20 |   作者: 华体汇体育app入口

详细介绍

  地震与海啸撼动了地壳断裂带上的日本,福岛核危机却撼动了全世界。核能源究竟何去何从?《新闻调查》记者孙宝印走进“保持中国核电机组安全运作最高纪录”的大亚湾核电站,深入中国核电现场,追问中国核电安全。

  2011年3月25日,距离日本大地震已逝去14天,日本首次公布福岛第一核电站内的照片,能够准确的看出核电站内秩序仍未恢复。当天日本首相称福岛第一核电站局势仍然非常不可预测,目前还不能乐观。地震与海啸过后的日本,核危机阴霾笼罩。

  中国的核电站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正在运行的核电站有6座,正在建设中的机组有25台。1994年建成的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当自然灾害超出原有设计能力的时候,人类真的可以安全利用核能?在目睹了福岛核电站危机周后,人民不禁担忧,大亚湾核电站是否也有遭受地震、海啸袭击的风险,它应对危机的能力究竟又如何呢?

  在大亚湾核电站宿舍区,辐射值为每小时0.195微西弗。一年所受的辐射为1708.2微西弗,在正常范围以内。在距离核反应堆30米的地方,辐射值为每小时0.230微西弗,仍在正常范围以内。工作人员每18个月进入反应堆更换燃料。辐射性燃料被安全封存。

  解说:2011年3月25日,距离日本大地震已逝去14天,日本首次公布福岛第一核电站内的照片,能够准确的看出核电站内秩序仍未恢复。当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形势仍然非常不可预测,目前还不能乐观。

  地震与海啸过后的日本,核危机阴霾笼罩,眼前的景象再度提醒着全世界,人类真的已经学会安全利用核能了吗?

  记者:福岛的核泄漏事故发生以后,给世界上所有的核电站都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自然灾害超过了你的设计能力的时候,当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以一种复合的形式出现的时候,你扛得住扛不住?带着同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中国正在运行当中的顶级规模的核电站大亚湾核电基地。

  解说:事实上,人类对核能利用的历史并不久远,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出现在距今不过半个多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但人类第一次目睹核能的威力,却是它作为杀伤力巨大的出现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上空。

  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在前苏联建成,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终于转向造福人类,而核电站也成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在全球范围内运行中的核电机组一共超过440个,其中美国104个、法国59个,日本名列第三,共53个,中国则排名在十位左右。

  中国的核电站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目前,正在运行的核电站有6座,正在建设中的机组有25台,1994年建成运行的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那么,在目睹了福岛核危机之后,人们不禁担忧,大亚湾核电站是否也有遭受地震、海啸袭击的风险,它应对危机的能力究竟又如何呢?

  记者:一栋栋白色的小楼,还有一些亚热带的绿植提醒我们这里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娴静的南方小城市,不过惟一提醒我们这里跟其它地方不一样的,是经常不难发现类似这样的指示牌,上面写着“核应急的集合点”。实际上,我们现在是在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的宿舍区,说到核电站,尤其是在福岛的这个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人们马上会联想到核辐射,所以说我们在大亚湾采访期间,特意请到了专门负责这里,核辐射水平检测的工程师,他叫伦振民,我们来请他来检测一下,你好。

  记者:来检测一下这里边现在目前的它的核辐射水平,现在这一个地区我们来问一下,它距离这个核反应堆到底有多少距离?

  伦振民:是195个纳西弗/小时,相当于0.195个微西弗/小时,它属于天然本底水平。

  解说:刚进厂门,我们就遇到了专业术语:天然本底辐射。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各种天然辐射,天然辐射又分为内照射和外照射,外照射为宇宙射线以及存在于土壤、岩石、水和大气中的各种辐射,而内照射则来自于食物、饮水等等,这些共同构成了天然本底辐射。

  在大亚湾的职工宿舍区,测量仪器显示的辐射数值是0.195个微西弗/小时,那么,这个数值是不是正常呢?

  伦振民:因为国家有个天然本底的一个正常值的区间,它在那个正常的区间之内。

  解说:微西弗是放射性剂量单位,普通人每年接受正常的天然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把记者得到的辐射值换算一下,那么在此地一年所接受的辐射为0.195 微西弗乘以24小时乘以365天,等于1708.2 微西弗,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据最新资料显示,2011年3月23日,也就是记者在大亚湾的当天,福岛第一核电站内测得的辐射数值是435微西弗/小时,这是同一天大亚湾核电站内辐射量的2000多倍,日本福岛核辐射值严重超标原因。显而易见,那么,在正常运转状态下大亚湾核电站的核反应堆附近,核辐射值又将是怎样的情况呢?

  记者:经过了三道很严格的进门检查之后,我们就来到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最为核心的区域,被称为核电站心脏的主控室就在我的脚下,而再往我的左边看,这个就是核反应堆的厂房,经过了福岛核电站的事故之后,全世界的许多人都记住了这样一个外形的建筑物,因为就是在类似这样的建筑物上发生了爆炸,并且出现了核泄漏的事件。作为一种常识,许多人都已经知道了,在发生核泄漏的时候,越是靠近核反应堆的地方,它的核辐射的水平是越高的,所以当我站在这的时候,内心也不免有一些好奇,甚至是紧张。因为我跟这个反应堆的距离太近了,从这算起来,也就是不到30米的距离,而且这是一号机,再往这边看是二号机,我现在位置是在这个一号机组和二号机组中间的这一个位置。理论上来讲,若发生核泄漏的时候,它的辐射量是最高的,那么现在辐射水平到底是如何的呢?我们仍旧是赶紧来请这个伦工来看一下,现在检测仪有咋样的显示?

  记者:0.230左右的(微西弗/小时),因为它上下浮动。那么这个水平显然是比我们刚才在这个宿舍区测的时候要高了一些,这种变化是怎么来的?

  伦振民:还在于我们周边的构筑物都是那个水泥、混凝土,它是有一个天然放射性,对它有点干扰,但是这个值的话仍然是属于天然本底水平。

  伦振民:因为我可以做一个小的实验,可以对着那个混凝土测一下,它水平就会上升了。

  解说:全封闭的核反应堆,只有在每18个月一次的换料过程中,工作人员才进入到反应堆内部。

  濮继龙(国家核电重大专项委员会专家):我们就把衣服全部换掉,穿上里面的工作服就可以了。里面的工作服就是白布做的。

  濮继龙:不是,脸是露在外面的,脸上不用任何东西。衣服、手、脚的这个是个连体的工作服。

  濮继龙:没有放射性,因为我们这个堆里面燃料都是完整的,没有一点的破损,所以它的放射性不会出来都在燃料棒里面包着的,而且我们开盖换料的时候,这个燃料的上面有9米厚的水层,这么厚的水就把所有的伽玛射线就是放射性(物质)全部挡在下面了,人员在上面操作完全是安全的。我进去过很多次,每次大修换料,因为我是厂长,那么人站在那个桥上面绝对没任何问题。

  濮继龙:看不出来,每次进去再出来看不出来,但是我们有块叫什么胶片剂量计,这个胶片剂量计它会积累,这次进去用了一次,下次进去还是它,这块是我专用的,我一年以后我来测,我一年进去这么多次,它有多少剂量,我最多的一年大概吸了0.1个毫西弗。

  记者:吸了0.1个毫西弗,给大家解释解释,您这个吸的相当于平常一个正常人的多少?

  濮继龙:是一年的天然放射性剂量的1/25,我还是站在反应堆的燃料的顶上,大修我站了那么久,我才吸了那么一点剂量,很少,很安全的。

  解说:目前大亚湾核电站拥有两台装机容量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每年发电能力近150亿千瓦时,其中70%供给香港,30%输送到广东,就在核电站运行到第十七个年头的时候,日本的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核危机,再次打破世界各地核电站的宁静。人们的目光又一次聚集到核能的安全使用上。那么,当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当非常规的事件发生时,核电站是否还能保证安全呢?

  记者:下面就是我们大亚湾核电站了,大亚湾过去作为一个海湾,大家不了解,但有了这个核电站以后,大家都知道了。

  濮继龙:是啊,我跟它很有感情了,我在这里工作了很多年了,来,我们下去看看。

  解说: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濮继龙,曾经是这家中外合资核电厂的第一任中方厂长,他目前是我国核与辐射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应急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他还曾出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的核保卫顾问组主席。

  记者:您看这个大亚湾核电站,前面那边是一个海湾,然后周围是一些丘陵,你看到这样的地理环境,大家马上想起这个福岛第一核电站感觉环境差不多,这个选址当时为什么选这呢?

  濮继龙:这个差别还是很大的,这个地理位置它的地震的烈度是很低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五公里范围以内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从选址开始,你就必须考虑保证核安全,选址要考虑什么,要考虑抗地震,要考虑那个洪水,特别南方台风、海啸、然后龙卷风,这些你都要考虑。

  解说:在刚刚过去的3月11日,一场强烈地震和海啸点燃了日本福岛核危机。这场危机不仅给福岛地区的居民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更打击了全球公众对核电站的信心和信任,那么核电站究竟有多大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呢?

  记者:虽然说福岛那个地方,它可能离这次的地震带不算太远,但是它也设计了相当高的抗震能力,比如说抗8级,但是毕竟这次发生的灾难远远超出了它的设计能力了。

  濮继龙:我们设计是这样选择的,我们查找历史上所有地震的历史记录,并且对周围的断层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们这个地方可能发生最大地震的烈度是7度,那么我们设计的时候加1度,按8度来设防,那么就是我们有充分的余量,有1度的余量。

  记者:那一般来说,里氏多少级的地震会造成这个烈度为7的这样一个破坏程度呢?

  濮继龙:这要看地震离我们有多远,另外是不是浅源地震,还是深源地震,另外地震是直下地震,还是远距离传输地震,这都不一样。一般来说在我们大亚湾地区,我们发现过曾经发现过的最大地震,离我们大概有40公里,历史上有过大的地震,但是这里的烈度,一般来说只有5级左右。

  记者:可是问题是这样,比如说汶川历史上也没有大震的记录,可是它毕竟发生了。

  濮继龙:汶川是个能动的断裂带,我们20公里以内没有断裂带这是很难得的一块,非常稳定的一个地盘。

  解说:事实上,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还没有地震直接给核电站带来损坏的记录,而这次震级高达9级的日本关东大地震以及伴随而来的海啸把大自然的威力第一次施加到了核电站,这件人类科技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件作品上。海啸中,福岛核电站的防波堤被淹没,厂房浸泡在水中,这导致了备用柴油发电机失效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记者:毕竟是在海边,这次给大家一个很大的教训,福岛核电站遇到了这个海啸。比如说海啸这一块防范措施是什么?

  濮继龙:我们设计的基准是百年一遇的风暴潮,加上千年一遇的天文高潮,这两个叠加的高潮位,就是我们设计基准。那么这个基准是多少呢?一般大概在六米左右呢,所以你看我们的地面,我们地面的标高是6米5,也就是海拔是6米5,那么为了防止浪的冲击,我们修了防浪堤。

  濮继龙:那个高出海面大概17米左右,那也就是说,高出现在厂房的地面有10米,比厂房地面标高还要高10米以上,这样的话,即使有很大的浪打过来的话,我们也要把它挡住。

  解说:大自然的威力超出人类的预想,在这次大海啸中日本修建了三十年之久,并被誉为世界第一长防波堤的釜石海堤,没能挡住巨浪的袭击,福岛核电站也不例外。

  冯毅(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研究员):14米的海啸,而且以极高的冲击速度整个把核电基地淹没。

  冯毅:差不多两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电器全部短路击穿,像应急柴油机,实际上它应急柴油机是启动了,刚刚启动了那么几分钟,海啸就来了,马上就把它淹没,同时海水冲击下电器系统短路,再加上这个柴油机它需要氧气,水给它淹了以后,这马上水就进去了,所以整个这些系统都瘫痪了。我们光考虑单一事件,没有考虑到多种灾害的叠加,我想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值得汲取的地方。

  解说:在这次福岛核危机中,人们都注意到备用柴油发电机失效,无法给冷却泵供应电力,成为导致核反应堆升温的最直接因素。那么,在大亚湾核电站建设者和管理者,如何考虑这个潜在的风险呢?

  记者:这次福岛还有一个教训,虽然说地震没有造成这个厂房的直接破坏,但是海啸后来把这个柴油的发电机给淹掉了。现在我们厂里边柴油发电机在哪?

  濮继龙:对,那两个桶是烟囱,是柴油机的排烟孔,这边一台是1号机的,第一号柴油机;远处的是2号机的第一号柴油机,我们看那个背后,还有一个红的房子看见没有,那个是我们的第二个柴油机,是1号机第二个柴油机。

  濮继龙:反面还有一个,为什么这两个柴油机隔那么远,不把它并排放呢?万一一个厂房发生火灾,会把第二个也烧掉,那我们就全没有了,所以它放在两个地方,一个坏了,我那个一定能确保,我们电厂的设计是,只要有一台柴油机是好的,这个电厂就没问题。那么这两个反应堆,我们有四个柴油机,那么只要开出一台来就能支持一个电厂开出两台来,可以支持两个机组,那么为了保证我电源的安全性,我们来看看这边还有一个厂房。

  濮继龙:这是我们的第五台柴油机,就是说假设最极端的情况下,我这四台柴油机全部都没有了,我还有第五台,第五台柴油机,可以支持我们这两台机组保证安全地停堆和安全地把这个热量排出去,那么这样的话只要把热量排出去,这个反应堆就安全了,如果这四个柴油机和第五个台也全部都被水淹了就像福岛那样我们堆是不是就完了,我告诉你不,我们还有办法。

  濮继龙:在我们专业上有一个术语叫做全厂断电,发生全厂断电的时候,就像福岛这个情况已经没有一点动力了,所有的泵开不起来了,所有的电机不能够运转了,那么它的冷却就不能够保证,而我们这种情况下我们厂里面有一个叫气动发电机,也就是说利用蒸汽发生器里的残余的蒸汽,我可以自己带动水泵,把我的辅助给水打到我们蒸汽发生机里面去来冷却我们这个反应堆。

  解说:或许我们已经做好了,我们认为的应对各种灾难的准备。但是,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面前,人类可能永远都是一个弱者,其实在每一次灾难降临前大自然总是宽容地为束手无策的人类留下最后的机会,而在稍纵即逝的机会面前又是什么将这最后的机会葬送?

  冯毅:至少从事故救援的角度,这次大家觉得它里头就应该说有很多偏差,就是东京电力一开始就是救援的策略就有问题,耽误了最好的救灾的这个时机。

  解说:福岛危机发生后,全球的核安全机构专家以及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对东京电力公司提出了质疑。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现在不可挽回的福岛核危机呢?

  乔恩举(大亚湾核电站职业安全处):因为我们在主控室的操纵员,他会在第一时间发现机组的异常状况,然后我们的领导就根据这个事故的异常状态来做一个判断。那么根据这个判断的情况,他就去决定要启动哪些应急响应人员进入到我们这个应急指挥中心来进行事故的响应。

  乔恩举:应急中心我们这边大概有五个组,那么这五个组加起来总共大概有二十来个人。

  记者:那这样说起来实际上在这做的这些人都是在电站里边,本身有自己的分工的,平常在不同的地方办公。

  记者:我看了一下办公桌办公桌上有很多电脑,还有好多的名签,就是都写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有公共信息助理,这边还有技术助理,还有电站应急技术中心。基本上就是一二三四五,差不多这样十个人吗?

  乔恩举:对,差不多这样十个人,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真正的事故响应情况下的一个指挥部,它就相当于作为我们整个基地事故响应的一个行政最高领导者。

  乔恩举:有,我们有查岗,我们24小时的值班,就是说我们每一轮次的值班是一个星期,然后我们在这一个轮次里面会安排我们的这个技术助理SEH6,他来进行抽查。比如说我这一轮次,有七十个人值班,他在这七十个人里面随机抽上大概是10%左右,七个人左右,看看他是不是在岗,随时抽查,这是一个保证状态,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培训的时候,要求大家遵守我们的值班制度,还有一个就是演练,演练的时候让大家能够维持这种应急响应的状态,就是从进入这个应急状态之后。

  解说:大亚湾核电站的应急管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从中我们也注意到,让应急制度和流程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操控的核电站决策者,也就是应急处理的总指挥。那么,在非常时刻,人们究竟会以怎样的原则展开救援?在福岛,这个环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3月11日15:15(当地时间),海啸袭击了福岛核电站,半小时后,核电站的备用柴油机失效,冷却泵停止工作,反应堆开始升温;12日下午15时30分左右(当地时间),1号机组发生氢爆炸,而在此之前的十几个小时里,没有证据显示福岛核电站向反应堆注入海水进行冷却。

  濮继龙:在福岛核电站,发生了全厂断电事故以后,本来他们有很多手段来抢救不使得发生氢气爆炸,或者底板熔穿这样的事故本来可以避免的,但是他们存在这种侥幸心理,好像希望这个堆能够事故过了以后,还能继续发电,于是没有采取断然的措施来保证这个堆芯不要发生熔化事故,这个就错失了良机。

  解说:濮继龙的观点并非惟一,台湾清华大学核能工程专家李敏博士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福岛核电站遭受的自然灾害确实已经超出想象,但是随后所发生的事故却绝不是超出想象的事故,而在福岛核危机信息披露设备缺乏检修等等一系列问题上,东京电力也倍受指责。

  冯毅:大家好像已经发现一个微妙的现象,事故的前四到五天,应该讲事故的救援依然是在东京电力这样一个经济巨无霸的它的把持下的一种情况。

  冯毅:对,多个机组已经出现了共模故障,结果你明显地看到它是很被动的防守型的一种(救援)。

  解说:让我们再回到福岛核危机的紧急时刻。2011年3月12日下午在福岛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爆炸之后,东京电力公司宣布开始向1号反应堆注入海水冷却,3月14日上午11点(当地时间),3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3月15日凌晨2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4号机组也于15日下午起火。

  冯毅:那么等1号机快爆的时候,赶快去抢险,完了之后3号机又快爆的时候才去抢险,眼睁睁地看着2号又爆了,然后又是4号,就是说他如果是这个是一种主动地行动的话,他会同时采取有预防性远见的这个措施,当然这背后专家们也在分析就是说在东京电力的救灾方案里第一时间他把财产的保全作为电力公司的一个首要选择,他并没有把压制事故事态的发展,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这样一个伤害的防范作为救灾的第一要务,所以应该是在第四天到第五天转折的时候,政府首先是四个堆都爆了强大的这样一个社会舆论,然后菅直人政府也做出了一个比较重大的决策,实际上就是在救灾主导已经让电力公司退居第二位。作为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后面的这个海水浇灌,这个大规模的作业,包括自卫队,包括其他外部的救援,消防队员才上去。

  解说:为核反应堆注入海水,意味着永久报废,单纯从物质上计算,对于任何一个公司这都是一笔巨大的代价。福岛核电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它的投资金额我们无法获得一手资料,但参照现在的核电站成本来估算,例如,大亚湾核电站的总投资为40亿美元,每年发电量超过150亿度,收入在60亿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福岛核电站每报废一个反应堆,东京电力每一年都将损失上亿元人民币的利润。有人指责,本次福岛核危机,东京电力在利益与责任之间选择了前者。

  濮继龙:最后已经很晚了,破釜沉舟动作已经太晚了一些,已经发生了爆炸,而且已经造成那么大的公共影响。因为我们研究了所有国际上的核事故,他们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都表明所有的核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虽然天灾是个诱发的因素,是外在的天灾也好。

  解说:在福岛核危机发生之后,福岛核电站的拥有者东京电力的股价,从3月14日开始连续下跌。目前,大致相当于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当日收盘价的一半左右,而这家公司是日本最大的电力公司,提供着日本三分之一的电力,它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共有员工约四万名,总资产约为十四万亿日元,相当于一万多亿人民币。

  记者:东京电力公司也是日本规模很大的一家电力公司,很有历史,那这样一家公司也存在隐瞒事故不报这种情况的话,其实恰恰动摇了人们对核电安全的这种信心。那我到底相信什么?

  冯毅:这个问题还是非常深刻尖锐的,就是说日本它这样一种体制,就是整个国家就是一个有限公司一样,那么在它这样一个体制里面,就是各种大型的财团法人,应该说它呼风唤雨,具有巨大的政治和经济社会影响。按照我们这个从经济现象来分析,我们认为核能是个非常外在性的一个特殊产业,它是一种经济活动,那么它需要政府严格的规制,需要社会舆论严格的一个监督,需要它内部一种非常高度自觉的,这些人的一个非常严格的自律,那么从这个经营人员本身的话,特别是我们的核电运营企业,他负担着从法律讲,他负担着全面的最终的不可转移的核安全责任,包括后续的赔偿,他都是不能告别人或者通过追诉别人把责任转出去的,这是转不出去的,这是他必须要承担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可能实际上这次某种程度上对日本的这样一个核电管理的体制也引起了一些挑战。当然对我们应该也有很多启示,也有非常深入的启示。

  解说:美国三里岛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事故,人类利用核能的历史可谓喜忧掺半。在人类不断追求现代生活的舒适与便捷时,核能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能源。目前,在各国的能源结构中,核电占有着不同程度的比重:其中法国最高为78.1%;其次是立陶宛 占72.3%;比利时为54.4%;韩国为38.6%;日本为30%;美国为19.4%;中国目前为1.9%。那么,对于正在高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中国来说,核电究竟应不应该成为着力发展的一种能源呢?

  日本大地震与大海啸已经渐渐平息。而福岛核危机仍在继续。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冰岛等也宣布检测到了日本福岛泄漏的核物质。核事故的代价不仅仅关乎福岛和日本,更关乎全人类。那么,对于中国来说,核电究竟应不应该成为着力发展的一种能源呢?

  记者:我们在讲能源的时候,我们国家能源结构当然有很多种,除了传统的化石能源之外,现在大家也很看好一些新能源,比如说风能、太阳能。

  郑健超: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说明我们国家能源的一个特点,我们国家能源消费一个特点是总量巨大,因为有十三亿人,另外一个特点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就是单位人均的能耗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而且由于我们国家现在还处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又处在城市化的过程当中,所以能源的需求是逐年增长,从供应的角度来看,能源供应的问题,全世界有四种选择,一个就是说要再强化能源效率;第二个,煤炭清洁利用;第三个就是强化核电;第四个就是可再生能源,我们还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说由于化石燃料的利用,氧化碳排放、温室效应气体这个也是一个重大挑战。

  解说:在福岛核危机之后,各国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德国决定临时关闭八座核电站,瑞士宣布暂停新建核电站计划。近年来,新能源成为各国着力发展的方向,那么对于中国来说是否可以用其它清洁能源替代核能呢?

  郑健超:一个技术瓶颈,就是太阳能和风能,它都属于间歇式发电,有风的时候就有电,没有风的时候就没有电,它就是一个变化的,可以说是它不能够调度的。

  记者:过去许多人也听说过核是一种安全的能源,但是福岛这个事情发生以后,可能许多人这种态度发生一种动摇。

  韩晓平(中国能源网 首席信息官):因为对于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他必须有能源的支撑,如果没有足够的能源的话,他是很难实现现代化的,那么在所有的能源相比之下,核能还是一个比较清洁,比较干净,比较高效的能源,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我想也不可能摆脱这条路,只是我们能选择一些更清洁高效的这种核电站。

  韩晓平:对。那么福岛这件事应该说是由坏事变好事,因为对大家来说,我们可能要更多地考虑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万分之一的这种可能,我们知道五十年前的汽车可能安全性也很难保,如果说现在街上有一辆五十年前的汽车或者四十年前的汽车撞了,车毁人亡了,你因此而不再制造汽车,不再允许使用汽车,恐怕都是不明智的。

  记者:但问题是,它不是一个量级的问题。可能是一个车车毁人亡可能是一车人,但是如果是一个核电站出现问题的话,那可能是一片人,一个区域。

  韩晓平:对,你说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加强管理,所以我觉得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知道我们不得不去选择核电,但是我们要选择最安全的核电,这就是中国要做的事情,所有的人都会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所以在追求美好的生活中就会有一定的代价,就会有一定的风险,我们尽可能使这种代价最小,尽可能使这种风险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解说:不久前,大亚湾启动了全面的安全检查,福岛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每一个核电站,看清各自在核安全问题上的疏漏。

  伦振民:它对于整个,包括我的从业人员,包括整个核电界应该是敲响了一个警钟,核安全是至高无上的。

  记者:我看到你们这有一个标语,惟一的你们主控室的,一个标语就是: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人人都是一道屏障。

  张捷(大亚湾核电站主控室 操纵人员):这也是我们的核安全文化的一个理念,就是说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切实地负起了自己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心系核安全,这样子才能保证,我们机组的安全性。在工作期间,我们是不分你我,每一个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机组安全,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切实地负起自己的责任,我们就完全能够保证核安全。

  记者:你觉得这个事件发生之后,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是一个普通的电站工作人员。

  商海东(大亚湾核电站主控室 操纵人员):我觉得最大的启发就是:就是在核面前人人都要保持一种敬畏的心。

  解说:福岛核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但同时也引发了人类社会对核能应用的更为严肃和理性地思考。

  冯毅:在这样一个危机时刻,我认为就是国际社会包括我们的普通社会公众对于安全提出疑虑和质疑,我认为是非常自然的,非常值得理解的,现在就是核能界应该采取什么态度?那么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一个态度:首先,我们对超强的自然力,特别是对维持我们这个核能利用最核心价值观的安全,必须要保持敬畏的一颗心。就是说你知道,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里面,国际上各个用核电的国家都签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公约,叫核安全公约。在核安全公约里面,实际上就是全世界核能界的利用核能的核安全的一个,在这个公约里面各国都做了庄严承诺,就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培植各种各样的资源,要不断完善各国的这个,我们叫基础结构,国家基础结构,要不断追求和实现,更高水平的核安全,你在做这些人造自然的过程中,毕竟我们人类还是有局限性,还有很多我们没有穷尽的自然的奥秘在后面。那么实际上就是,你要实现绝对的安全,从我们认知上是非常难以实现的,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地持续改进追求卓越,不断地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这个是应该讲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

  解说:在离开大亚湾之前,我们前往大亚湾核电站所在的大鹏镇,这里在核电站反应堆十公里左右的半径内。

  罗育灿(深圳大鹏镇 村民):有,但是我就没抢,我老婆出来买,问我要不要买?我说不用买。这个小事情。

  罗育灿:大亚湾我刚才讲了,我们这个核电站比它先进,我们第三代了,我们是压水反应堆,不是它那一种老式的。日本的那都是第二代的,它是老式的,它那个跟我们的构造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什么呢?注意电运转得正常,这一方面他们也增了柴油机,第二要注意空气的观测,他们24小时有人观察,他们几个核电站的观测点,我经常去看。

  罗育灿:他每个月都要把这个空气(检测数据)都要经常地交流,但是有紧急情况又马上有电话,有信息联系是这么一个回事。

  解说:在距离大亚湾核反应堆十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十个环境监测点,实时监测各个位置核辐射的情况。

  记者:方工,这一个地区离那个反应堆有多远呢大概五百米左右,那其实还有个疑问,就是说你们这个,因为毕竟是自己厂里面,自己做的这样一个监视仪,怎么能证明,你们现在这个监测仪是客观的,是真实的呢?有谁来监督吗?

  方建军:有,就是广东省环保厅,它在我们电厂周围也建了一些类似我们这种连续监测站,这个点刚好就有一个,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百叶箱里面,就是他们的一个监测设备。

  方建军:我们经常比较的,就是说他们也会看,如果跟我们的数据有偏差的话,他们会主动找我们,我们也会经常看数据,就是说如果有偏差的话会主动找他们。

  近日,国务院下达规定:立即组织全面安全检查;加强正在运行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马停止建设,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