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自然生态晴晒模式切换到多雨模式 大暑夏正浓蔚然绿成荫_解决方案_华体汇体育官网首页登录app_华体汇官网入口app
华体汇体育app入口

课程资源•自然生态晴晒模式切换到多雨模式 大暑夏正浓蔚然绿成荫

  原标题:课程资源•自然生态晴晒模式切换到多雨模式 大暑夏正浓,蔚然绿成荫

  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华北雨季开启,进入一年中降雨最集中的日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下八上”。

  这一时段,我国北方等地降水天气增多,有些年份降水期集中、雨量大、局地性强,不少城市一个月的雨量能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一。

  一般在7月下旬前后,夏季风的北边缘推进到了华北地区,同时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较为稳定地维持在北纬25°以北时,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西南气流或偏东气流把洋面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为华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这些暖湿气流一旦与东移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就容易形成强降水或持续性降水。

  此外,“七下八上”也是西北太平洋台风活跃的时期,历史上也有台风在此期间“造访”华北地区的先例。由于台风本身携带大量的水汽,因此一旦在“七下八上”与台风“亲密接触”, 华北地区的降雨通常会明显地增加,防汛形势也会陡然紧张。

  最近一段时间,华北地区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晒,随着高空槽东移,配合暖湿气流水汽输送,冷暖空气正好在华北地区交汇产生降雨。随着降雨来袭,华北等地的高温天气也将暂时告一段落,多地将从晴晒模式切换到多雨模式。

  另外,近期华北持续高温天气,不稳定能量也比较强,容易触发强对流天气,引发较强的短时强降雨。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与小暑一样,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

  2023年进入大暑节气的时间7月23日9点50分15秒,农历癸卯年六月初六号,星期日。

  和小暑节气一样,人们都要穿最少的衣裳,用最多的电量,打开空调,食用冷饮,以度过这难熬的盛夏巅峰;和小暑不一样的是,大暑节气处于“七下八上”主汛期,大陆热量处于巅峰,海洋热量虽然还没到最大,但比小暑时要高很多。因此,大暑才是全方位的最热节气。

  小暑和大暑节气期间,尽管太阳直射点已从北回归线度附近,辐射能量稍会降低,但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热量积累,这两个节气期间,我国的降雨量和热量真正达到巅峰,而且是同时达到,这正是“雨热同期”,极有利于作物生长。因此,虽然小暑和大暑让人感到“上蒸下煮”,但对农作物来讲,这种极致的湿热却非常宝贵。

  大陆暖高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亲戚”。它们都属于副热带高压带中的暖高压成员,控制区域内都盛行下沉气流,有强烈的阳光,但性格却不一样。首先,从控制区域来看,“正统”的副热带高压是从太平洋上伸展到陆地,是海上的高压,而大陆高压是陆地上“土生土长”的。其次,从控制区域内的天气来说,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内,海风直吹陆地,气温高,同时湿度大,憋闷感明显,多湿热的桑拿天;而大陆高压都是大陆的干燥气流,风越吹越热,越吹越干,以干热天气为主。再次,副热带高压北侧和南侧一般都有雨带,南侧还有台风,这是大陆高压所没有的。大陆高压一般在小暑、大暑节气前后控制北方和西南地区,是这一些地方高温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

  小暑和大暑,虽然是一年之中的极热节气,但还是会有一点点冷空气。而这些冷空气,就是由高悬于我国上空的西风槽和冷涡带来的。由于大陆的热量非常高,西风槽和冷涡里的冷空气不能深度南下,只会浅尝辄止,一小波一小波南下,以渗透、骚扰等形式来到我国。不过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这点冷空气,和夏季风一起,形成南方的梅雨带和北方的雷雨带,甚至偶尔南下到南方形成雷阵雨,使高温得以缓解。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空生成的热带气旋,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台风。它和大西洋的飓风、印度洋的气旋性风暴等,实质相同,名字不同。顾名思义,热带气旋就要在热带的海洋上生成,通常要海洋表层水温高于26.5℃,也要求空气中水分含量大。因此,台风活跃是大气能量、海洋能量很高的表现。

  西北太平洋一年四季都可以生成台风,这是因为西北太平洋热带面积广阔,终年温暖无冬。我国北方在隆冬季节时,菲律宾以东洋面的水温依然在26.5℃以上。不过,我国近海的水温可不是这样。气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的水温,要依次在6月到8月才可以做到台风生成和发展的温度,并延续到9月。正因为此,我国台风登陆的集中期是6月到9月。小暑和大暑是第一个台风集中登陆的时段,也能说是我国的第一个台风活跃期。

  大暑,是全国大多数地方最容易出现高温的节气,无论东西南北。当然,热带季风气候的云南南部、海南大部分地区和广东雷州半岛除外,这一些地方分干季和湿季,最热的时候并不是小暑和大暑,而是干季即将结束、湿季还未到来的5月末。除此之外,另外的地方在大暑时大多数都是最热的时候了。

  湿热的桑拿天和干热的烧烤天,哪种更热?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折算方法,叫“酷热指数”(Heat Index)。按照这一个酷热指数公式算出来的温度,会近似于人线日,江苏涟水的最高气温为35.5℃,看起来并不惊人,但与此同时,相对湿度达到了73%,根据公式计算,当天涟水的酷热指数高达54℃,可谓出门即中暑。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正因为此,虽然北方的干热看起来温度更高,但其实更难受的是南方。举几个例子:全国的高温纪录出现在北方,是2015年7月24日的新疆艾丁湖,当天最高气温为50.3℃。一线城市中,北京高温极值为42.1℃,上海为40.8℃,而广州仅为39.6℃。是不是能够得出北京最热的结论呢?答案恰恰相反,上海和广州都比北京热,但它们的气象观测数据就没有北京高,这就是湿热和干热的区别。

  当大暑到来时,副热带高压北侧的主雨带一般会来到北方,这就是北方主汛期的开始。和南方一样,北方的主汛期也常常出现暴雨;但和南方不一样的是,北方冷空气更强,水汽更稀疏——注意,并不全是更少,而是更稀疏。这样一来,北方的雨就没有南方那么连续,区域没那么大,但真下起来,会特别猛烈,酿成严重灾害。如2012年北京“721暴雨”中,房山区河北镇24小时降雨量达到了541毫米,大致相当于当地全年的降雨量。

  小暑和大暑节气前后,我国迎来了第一个台风登陆的高峰期。原因也好理解,因为小暑和大暑节气时,暑气蒸腾,用现代气象学的名词来说,就是副热带高压在北抬。而台风一般在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热带海洋里出现,副热带高压北抬后,相当于给台风腾出地方来了,而且副热带高压的“底线”就维持在我国东南沿海,这就让台风容易登陆我国。

  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是2014年的威马逊,就发生在小暑和大暑期间。威马逊于2014年7月18日至19日先后登陆海南、广东和广西,三次登陆的强度分别是17级以上的超强台风、17级超强台风和15级强台风。此外,登陆浙江的超强台风之一——5612号台风,也是在大暑节气前后登陆我国。

  “腐草为萤”说的是萤火虫产卵的事。萤火虫多在夏季水边额的草根上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变成虫。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这只是眼中所见的一种假象。在这个炎热的时节,人都躲到阴凉处蔽日,而萤火虫却在此时孵化出壳,虽然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个夏季,但它选择在最热的时节来到这样一个世界,那迎难而上的精神真是让人钦佩。而晚上的荧光点点又在酷暑中给人带去无限的浪漫和清凉。

  大暑节气也是我国主雨带最盛、北抬最快的时期,南方梅雨达到巅峰,随后北方进入主汛期。因此,大暑节气前后,不管是啥地方,气温、湿度都会达到一年之中的最高值,暴雨也会是一年之中最大的,所有的土壤都是湿漉漉的。这反过来会加剧体感热度,让人感到暑热难耐。

  大暑的第三候是其二候的延伸和加强。在空气增湿且气温一直上升后,大雨的出现是必然的。不管是主雨带里的雨,还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热对流雷雨,大暑节气时的雨总是很激烈,雨量很大。

  浙江台州等沿海一带,大暑节气里有送“大暑船”的习俗。相传晚清时,大暑前后病疫肆虐,人们认为这是由“五圣”——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所引发,便在江边修建五圣庙,祈求平安健康。大暑这天是集体祭拜五圣的日子,渔民们要将载满供品的大暑船抬至码头。大暑船的大小和普通的大号捕鱼船差不多,船身为蓝色,船上设有神龛和香案。活动当天热闹非凡,敲锣打鼓、放鞭炮,数十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行进在街道上,后面缓缓跟着祈福的人群。盛大的祈福仪式就在码头举行。仪式结束后,船由一两位资格老的船员驶出渔港,他们乘所带的小舢板返回,任凭大暑船随潮水漂向大海深处。

  大暑到秋末,是田野里蟋蟀活动的频繁期。斗蟋蟀在古代是一项全民游戏,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对斗蟋蟀格外痴迷,每年给皇帝的贡品中便有蟋蟀一项,甚至还出现了官方举办的比赛。这项活动发源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中下游,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清代时越加完善讲究,不仅有专门的地点,还有一套专用工具。挑选蟋蟀的门道就更多了,比如,有“仰头、卷须、练牙、踢腿”症状的不能选,颜色上“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参赛蟋蟀须在同一级别,重量与大小相当。主人用特制的日草或马尾鬃引战,斗到难解难分时,真是恨不能亲自上场啊。

  在一年结束的时候,我们会“过大年”,辞旧迎新;在一年过去一半的时候,也有一个节日,叫“半年节”。农历六月一日或十五日,台湾和福建闽南地区要过“半年节”。在节日这天,人们敬拜神明、祭祀先祖,感谢在他们的庇佑下,庄稼获得了丰收,大家的生活丰衣足食。在祭祀的供品中,有一种叫“半年圆”的吃食。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在里面和上红曲,揉搓成一个个圆球,然后像煮汤圆一样煮熟。祭祀过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品尝甜甜的半年圆,不管是半年还是一年,期盼每天的生活都能圆圆满满,甜甜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