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体育app入口

木小铎带你看教博:总有一款创新惊艳到你!

时间: 2024-02-06 22:18:50 |   作者: 华体汇体育app入口

详细介绍

  11月12号,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正式开幕,主要展区也已开放,木小铎也早早来到会场,想要充分感受教育创新的氛围,然而刚开始,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场地好大,人好多。

  第四届教博会在珠海会展中心举办,整个展区占地面积达25000平米,相当于三个半足球场的大小。

  在教博会的展馆里,不但竖立着形形的展示牌,还有上万名参展和与会的人们,身处其中,木小铎已经目不暇接了。

  在展区里,木小铎也体验了一把教育技术给学习方式带来的变革,沉浸在VR里不亦乐乎。

  刚开馆不久,热闹的展馆被一阵更喧嚣的锣鼓声盖过,木小铎循着声音一眼就看到了舞台上跃动着四只“狮子”,动作憨态可掬。不过,在他们抖红幅的时候,却暴露出小小的身躯,原来扮演狮子的都还是学生。

  这场舞狮表演让木小铎遥想起小时候穿的小虎鞋。教育创新,似乎又唤醒了体内沉睡的中华文化的古老基因。

  不过,这个活动还是只是“HiChina中华文化日”总决选的一场热身而已,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展区里,最吸引人的是孩子极富创造力的作品。比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的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蜡染作品。精美的蜡染作品引来很多老师们的围观和赞叹,学生们不但会做,还能给围观的“大人们”科普,将蜡染的过程讲得头头是道。

  除了蜡染,还有许多孩子创造的东西,比如手绘明信片、T恤、助眠香薰蜡烛、雨量器等等。

  小朋友们也太厉害啦!感慨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余,木小铎对支持创造力迸发的这套创新教育系统,也能说是十分羡慕了。

  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展品总是能一眼被木小铎“锁定”,比如这个粤港澳区的大家伙,自带晃眼的紫色光芒,整个就是一个

  当这些只在书本中出现的装置被搬到真实的生活中,生物学中那些枯燥的原理立马变得生动起来。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面前,学生有理由相信:通过个人钻研、自己动手设计,也可以将假想变为现实。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酷炫的机器人,比如会倒水的、能扇风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都占齐了。木小铎想,大概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前身吧,可他们的主人还是孩子啊!看来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而这个问题,也是前来参会的嘉宾、老师、甚至志愿者们不断探求的方向。木小铎将目光锁定在他们身上,试图明白他们眼中的教博会,以及他们对教博会的期待。

  其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育研究团队,比如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的邵春瑾老师,她热情地向木小铎讲述:

  “陶瓷是特别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精髓,其背后有很多历史背景和文化、科学知识、艺术审美方面的有趣的故事和知识点。我们大家都希望让学生感受到民间传统文化之美,因此开设了专门针对中小学输出的‘陶瓷前世今生’课程和其他一些特色游学活动,目前也和北京市多所中小学有深入合作,想借本届教博会推广公司新的教学理念并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

  在珠海厅,木小铎还看到了两位身穿彝族服饰的同学,上前询问方知这是西华师范大学“筑梦金鹰”支教团的成员阿衣古什莫和彭伟。他们和木小铎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当时在网上一看到消息,就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这次大学生教育类创新创业大赛。这次来到教博会,除了参赛,更多是想宣传我们的支教活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教育条件相对落后,我是彝族人,我很清楚,在我的家乡能上大学的人并不多,所以我们在那儿做了很多的支教活动,我们念完大学后有回报家乡支援家乡的愿望,我们大家都希望更多的师范生能够走进大凉山,改变那里的教育现状。”

  除了这些参会者,珠海厅还有许许多多身穿蓝色志愿服的志愿者,他们大部分来自于北师大珠海校区,木小铎采访到17级的学生梁殷健同学。他告诉木小铎:

  除了这些参展、与会人员,木小铎遇见了不少优秀的校友:带着自己的教育创新项目来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同学们,对于此次参会,她们有许多想要分享,于是木小铎将话筒对准了她们,一起来听听她们的声音:

  “三年前,在我大一的时候,第一届教博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那时候的我初入教育技术领域,好奇地打量着一切:没见过的技术、五花八门的画册以及一场场我还听不懂的讲座。

  今天,第四届教博会在珠海举办,面对丰富的展品,我已不再陌生,而是更加关注背后采用的新思路、新理念以及新机制。更重要的是,我作为万千参展者之一加入到其中来。

  当我展示着作为我们成果的教育软件功能时,许多人挤过来,有不少人小心翼翼地去触碰按钮,这种被关注和支持的感觉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汇报结束后,我和一位来自华东师大教育技术系的教师交流感想,他对我说:‘年轻人的力量是用不完的。’是啊,我是年轻人,我永远在路上,永远要去思考更大、更远的问题,要去看到更远的地方。”

  “当走进教博会北师大展区看到自己的展板时,在欣喜之余,我们也马不停蹄地学习了其他老师的优秀成果。仅在北师大展区,就有包括AR技术应用、“一带一路”服务性学习项目、语文大阅读测评系统等诸多内容,涵盖各学科、多领域,既有先进的理念,又有实践的成果,可谓‘多点开花’。

  在今天上午的开幕式上,诺奖得主斯穆特教授指出,每个人应该问自己八个人生问题,其中一点我很受触动:“WhatamIdoingforothers?”不论是“教”还是“育”,都是面向他者的行为,是建立在社会关系之中的。通过今天的参观,我能更加强烈的感受到,全国教育工作者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教育创新并非盲目求新求快,我们的一个个成果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绝非时代助推下的快消品。

  “下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让人目不暇接,每位参赛选手及其团队的表现都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作为教育领域的创新创业实践者,大学生们不仅贡献了敏锐独到的眼光视角,更是展现出昂扬蓬勃的青春活力。比赛分为四个会场,主题星罗棋布,包罗教育万象——从乡村教育到音美结合,从技术开发到课程设计,一点一滴都浸润着大学生们对于教育事业的创新热情和勇敢担当。也正是教博会的舞台,将同样怀揣着教育理想的年轻人们汇聚在一起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去年因为错过了第三届在师大召开的教博会而遗憾了很久,没想到今年竟与它在珠海相约了。作为一名师大学子,看到学校在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专业力量,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果实,在教师教育领域的绝对领头羊,我深感自豪。同时,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很高兴能够有如此宝贵的学习和展示机会。看到大家精心布置展区和琳琅满目的优秀教育成果,真的是大开眼界!我也深刻体会到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不管教育如何创新,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孩子。教育手段的与时俱进、教育学生的方式的开拓创新、教学思路的不断翻新都是为了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

  在教博会上,木小铎既看到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教研员、校长等身份所做的努力:为孩子们营造有趣、有料、有科技、有思想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木小铎也看到了作为受教育者的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迸发的创造力、想象力,并为之深深折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