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体育app入口

天气的秘密他们早知道还能让“天公作美”

时间: 2024-03-05 22:55:43 |   作者: 华体汇体育app入口

详细介绍

  现代快报讯 ( 记者 李楠 杜雪迎 / 文 王曦 / 摄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如今,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紧密关联。在南京有这样一群人,暴雨、沙尘、寒潮、高温,这些对常人来说也许只是一种天气符号,但在他们眼里,天气是分层的,云朵是用量计算的,风则是带着数据的。

  临近 3 月 23 日世界气象日,现代快报记者正常采访了一位神秘的气象观测预报员,他不仅能观云测天,听懂云朵的语言,还能把脉天气,助力农业生产,是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 先知 。更能在 天公不作美 的情况下 大显神通 ,变雨为晴,是重大赛事的 开路先锋 。

   今天气温为 14 ℃,3 级风,能见度在 5000 米以上,天上还有层云较低,说明可能还会有雨。 在南京市高淳区国家气象观测点,高淳区气象台台长陆一磊向记者展示了他观云测天的 超能力 。通过目测,他就能记录云朵的云量、云状和云高。虽然陆一磊出生于 1987 年,但他已经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

  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天气预报员怎样为天气 把脉 ?阴晴雨雪等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在陆一磊最初工作时,气象观测只有一部分为自动化观测,其余主要为人工观测。 那时一定要通过温度计和仪表进行观测,有些仪表还需要上发条。 在陆一磊的记忆里,遇到降水,每天凌晨需将前一天的降水量用量筒测量出来,再通过对比当天与前一天同一时间的气象要素,判断气象变化,预测天气未来走势。

  如今,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天气预报是通过大数据测算出来的。这一些数据是观测人员用仪器做测量后,获得的精密数据。陆一磊解释,天气预报的数据可以看做是一个解方程组的过程,通过记录每一天的气温、降水、湿度、风向、风速等基础气象要素,再通过基础气象要素集成出预报模式。 专业名称叫做数值预报,是通过数值计算,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观测资料越多,天气预报的精确度也越高。

  既然当下气象科学变得如此智能,更多的数据依赖于科技去获得,那么天气预报员又将发挥啥作业?陆一磊和记者说,最重要的还是对数值预报产品做解释应用。 演算出来的数据,我们应该通过分析、比对,逐一制作出本地化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几乎不可能达到百分百的准确,但是往往天气预报员运用自身的经验和学识,可以轻松又有效地订正数据偏差。

  比如,2014 年,南京举办青奥会,陆一磊就被选去负责羽毛球和网球场馆的天气预报工作,保证赛事的顺利开展。 网球赛事对场地要求比较高,地面不能有湿润。天空稍微飘点雨,地面变湿滑,就会对球员状态有非常大的影响。然而,恰恰是 0.1 毫米的降水很难去预报。 陆一磊说,当时,0.1 毫米的降水在雷达图上也看不到,只可以通过经验去判断,再找到比较合适的比赛时间。

  除了正常赛事项目,在室外举行的青奥会开幕式也让气象观测预报员们捏了把汗。陆一磊说: 举办大型赛事,提前半个月就要实时滚动天气预报,包括风力、气温等。 当时,天气预告结果为开幕式当天有雨,为了让演出正常举行,气象保障部门组织了一批气象观测预报员提前到达上风向溧水和江宁等地,在上游预判云层将飘向何处,提前增雨,让空中的水汽提前降落,使得云层到达南京后雨量减少。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在这背后却凝聚了多个气象观测预报员的大量运算。 需要计算出云的速度、距离、角度、作业点的海拔等数值,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准确性。 陆一磊解释道。

  自古以来,农业和气象密不可分,农作物生产离不开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中的光、热、水分等都是气象因素,这也代表着气象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气象服务就是在特殊天气过程中,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衣食住行进行指导。 我主要是做的工作是地面观测、天气预报、气象服务等综合工作。 陆一磊介绍,预测出天气后,再经过气象观测预报员的分析,可提供更贴近社会和老百姓需要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

   在市区一级的气象部门,气象为农是很重要的一大工作方面,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提供基层气象服务。 陆一磊介绍,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既有种植户也有养殖户,而对这些 看天吃饭 的农户而言,他们对农业气象有着极大的需求。

  身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者,守在气象局里提供气象预报并不能够满足农户的需求。在当下,陆一磊和其他气象为农服务的同事提供的是 直通式 气象服务,通过电话、信息、媒体等多种手段,将农业气象预报实时传递到农户手中。并且,他们也会定时到服务点走访调研。

  一直以来,高淳区固城湖的大闸蟹颇受欢迎,螃蟹的生长与环境、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年,我们都要及时向‘蟹农’传递天气预报,气温是冷还是热,让‘蟹农’根据天气状况下苗,最大限度减少他们的损失。

  在日常工作中,极端天气的出现对气象观测预报员来说具有极大的考验, 既然是预报,那我们要走在前面,一旦观测到有极端天气的征兆,我们就很紧张。 陆一磊说,只要经历重大天气过程,气象观测预报员都要长期上夜班、把关预报产品、发布预警 …… 高淳位置特殊,每年汛期都是对气象工作的严峻考验,一点小差异也会影响政府整体决策的改变。虽然有了技术的加持,但是人工的观测仍然是天气预报的基础,他们更是要提起 十二分 的小心,不断调阅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以严苛的要求来修正每一份雨情。

  强大的心理上的压力往往让气象观测预报员寝食难安,陆一磊说, 小时候我很喜欢下雪,我觉得下雪很浪漫。如今,每到下雪再也没有欣赏美景的心情,而是要称量雪深、降水量和覆盖情况。如果一个星期都在下雪,那么这七天内的每个小时都要测量一遍。

   所以,每天观测数据时,我们比任何人都更希望风和日丽。 陆一磊说,而除此之外,他的愿望就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慢慢的升高,也希望我们大家对天气预报有时的不准确不稳定多一分宽容。

  天气预报属于预测科学,不可能完全准确或者永远准确。 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会受到客观以及主观因素影响。每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每一次预报结果不可能都与实际一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需要艰苦而持续的努力。 陆一磊说,气象观测预报员更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对于老百姓来说,气温 20 ℃和 21 ℃并无区别。但是对我们来说,气象要素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过程,哪怕发生任何一点变化,都要去分析背后的原因,每一秒的数据非常重要。

  因此,在陆一磊的眼里,气象观测是一件非常严谨的工作,对工作态度要求极高。 气象与我们正常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关联,小到影响人们一天的工作安排,大到影响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规划。气象观测预报员要记录好每一个微小的数据,才能垒起更完善的气象预测库。